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学术与思想:40年的回顾——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发布日期: 2017-12-29   作者: 江刚   浏览次数: 84

学术与思想:40年的回顾

  

 ——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20171223日,“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杨国荣、邓伟志、俞宣孟、谢遐龄、黄颂杰、朱义禄、贺善侃、应奇、安维复、王天恩、林宏星、郁振华、方旭东、陈赟、贡华南、郭美华、朱承、刘梁剑等来自沪上各大高校、研究所、学术期刊编辑部的40余位学者以及上海莅临年会。年会以“学术与思想:40年的回顾”为主题,旨在回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学术与思想的嬗变历程,厘清学术与思想之间的概念关系,探讨学术与思想的发展趋向。

  

  

  

          此次会议由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经典与诠释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杨国荣教授主持了年会并致辞。杨国荣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详细地论述了学术与思想的内涵,认为思想较多地涉及社会领域中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学术则更为注重事实的把握,与之相关的是理论性探索与经验性研究的分野。学术和思想同时也表征着人与世界不同的关联。学术所体现的,首先是人在事实层面对世界的关切,思想所体现的,则是理论层面和价值层面对世界的关切。历史地看,以汉宋之争、考据和义理的不同侧重等为形式,学术与思想往往呈现彼此相分的趋向,在近代以来,包括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文化演进中,这种趋向往往得到了某种延续。学术与思想的合理发展,以扬弃两者的以上分离为前提。

  

  

          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作了主题为“增强理论自信,净化学术生态”的发言。他首先从对马克思的自信、对他人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信、对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自信三个方面来解释理论自信。而理论自信的表现就是敢于坚持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这样一种方针的核心就是学术自由。邓教授结合西方学术自由的现状,一方面将西方学术自由概括为“可以探讨感兴趣的课题”等五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西方学术自由的非持续性、不平衡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邓教授指出我们应该从学校、学者自身、课题等层面来推动学术自由。

  

  

          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从中西哲学比较看我国民法建设”。他从更为宏大的视野进行思考,通过将1840年以来的中国学术与思想的发展作了三阶段区分,认为近代以来我们的学术发展有这样一种趋向,即从逻各斯向易道的回归。基于这样一个趋势,谢教授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社会能否西方化。而这一问题在近四十年来的一个表现就是“回归传统之道”与“个人的人权和财产权”如何沟通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又涉及自由意志与“诚”这两个概念的沟通、“一阴一阳”即凝聚即解构的模式与财产必须加以凝固二者之间张力的化解等。

  

  

          华东师范大学应奇教授以“中西古今之争的哲学求解”为题作了发言,他以体用这对范畴为切入点,来总结从冯契先生到杨国荣教授、童世骏教授以及牟宗三先生对古今中西之争这一问题的研究,认为对体用的理解不仅仅是运用到中西上去,更要运用到古今上去。与此同时他从调和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哲学架构来思考古今中西之争的问题,试图重新回到实践理性的立场来理解古今中西之争。

  

  

          在主旨发言之后,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上海社科院俞宣孟教授主持了讨论。复旦大学黄颂杰教授认为学术侧重于事实层面,与意识形态的距离较远;而思想则注重理论和观点的方面,较接近于意识形态。思想可以引领学术,但学术是思想的基础。思想和学术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以自由独立、求真求实为前提。上海交通大学安维复教授从前辈学者思想背后的方法论进行考察,试图结合西方的学术,特别是西方逻辑方面的内容,建立一种既有思想又有学术的方法论。同济大学朱义禄教授认为思想侧重于价值判断,学术侧重于事实判断。学术的发展与思想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他还借助近四十年来关于阳明学的研究状况,来说明这一点。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对学术和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具体说明,他认为任何一个学术都有一个基本的假设,而这个假设是需要思想的力量,即只有通过思想来确立一个合理的预设。而学术则表现为一套具体的逻辑论证和推理。一旦学术超越预设时,思想就需要重新登上舞台。而此时充分的自由是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其次从近百年学术和思想的发展来看,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