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选取了李孝迁教授有关刘师培及相关思想的一些研究成果。
《刘师培与近代清学史研究》一文发表于《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刘师培是近代学术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学者,本文旨在全面整理刘师培在研究清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主要从五方面加以阐述:一、清学的渊源与流变;二、“学以域分”学术命题的提出;三、整理与研究扬州学派的学术群;四、清学的“得”与“失”;五、关于清代诸学者及学派的评价,厘清刘师培的学术成就、学术渊源、学术影响。
《刘师培与近代诸子学研究》一文发表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论”探析》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5期。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学术命题,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该命题的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汉书·艺文志》、章学诚、龚自珍以及刘师培的祖父刘毓崧,但是对此作系统阐述的是刘师培。刘师培认为“古学”形成于一个以宗教、实验为背景、以“王官”为主体的礼制文化传统,这对于认识上古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古学”与王官中的“史官”关系尤为密切,并且还解释了古学掌于史官的原因、弊端。最后刘师培得出古学不仅缘起于史官,而且古学的兴起又是对史官的反动这一结论。刘说在近代学术史上不乏立异者与同调者,但是刘师培对该命题的论述可以说“成一家言”,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刘师培前期论《左氏》学》一文发表于《学术研究》2002年第2期。刘师培前期论《左氏》学。本文在于阐述刘师培前期研究《左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问题”为中心,从三个层次梳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学术成果;一、先秦诸子述《左传》;二、《左氏》学行于西汉;三、《春秋》三传的先后关系。最后概述刘师培治《左氏》的学术方法以及评价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魏晋玄学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刘师培论魏晋玄学》一文发表于《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历来学者对魏晋玄学存有门户之见,缺乏实事求是的客观研究,评价有失公允。至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才恢复了魏晋玄学的历史地位,而后魏晋玄学的研究蔚为大观与他们的提倡不无关系。刘师培是近代一位有争议的学者,他因后期的政治态度而被世人所唾弃,使人们淡化了他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的开风气之先的地位。刘师培的魏晋玄学研究虽然只是起步阶段,有些学术观点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应该给予肯定。
《刘师培论学观初探》一文发表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刘师培是近代学术史上一位有争议的学者。他一生论学宏富,各个领域均有诸多建树。作为治学的价值系统的“论学观”,显示了刘氏论学的独特性。家族背景及早年知识结构对刘氏论学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于其论学充满了矛盾。本文主要以刘氏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为考察对象,从“中西观”、“汉宋观”、“学术观”三个视角,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刘氏论学的基本特点。如同刘氏论政的善变性一样,其论学也存在多变性。主观想法与实际操作始终存有差距,这既是个案现象又是时代的产物。
本文编辑:侯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