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作者:顾红亮,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0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实现了一系列新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一些学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作了总结。有的学者从理论创新、制度安排、基本经验三个角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成效。[1]有的学者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重点从六个方面描述了发展趋势。[2]有的学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勾勒了四个学术研究进展:一是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研究更加明确;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更加深化;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系统性得以加强;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走向精细化。[3]有的学者从“抓住根本、夯牢基础、加强协同、注入活力、突出关键、强化保证”六个方面探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特征。[4]有的学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的43个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文本进行数据挖掘,初步分析了中央部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作的顶层制度设计。[5]这些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经验、特征和政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动态的角度揭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变革及其动向。
一、新的时代要求、格局体系和课程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新的实践模式,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这里从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格局体系、新的课程拓展三个方面来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1. 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根本”上。习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三个“根本”(根本问题、根本任务、根本大计)作出了重要论述。
第一个“根本”指的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教育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一步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6]。
第二个“根本”指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是接着根本问题提出来的,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个表述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个要求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8]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工作目标。学校在做育人工作、在做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上,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中。
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都必须回答新时代要培养的人是怎样的人,立德树人所树的是怎样的人。对此,我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是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者不一定是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必须既是建设者,又是接班人,而且是“五育”并举的接班人,是热爱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有政治含义,需要确保育人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度介入。第二个答案是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培养时代新人的表述放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章中,提出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9]。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
第三个“根本”指的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即后继有人。党的事业需要一代代年轻人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力拼搏。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接续奋斗的年轻人成为合格的后备军,为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实现提供思想保障。
2. 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格局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体系和运行模式有新的变化。新变化之一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三全十育人”的格局设计。长期以来,学校已经有一套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模式。高校党委设有学生工作部和研究生工作部,有一支专职的辅导员队伍,专注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老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回应其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切,在学业、毕业、就业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被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体系。把“三全育人”格局进一步细化,形成“三全十育人”的体系,包括十大类的育人内容,如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的职责,也是学校管理者、服务者、教师的职责。
另一个新变化是在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之外,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近几年来,高校党委纷纷成立教师工作部,增加人员编制,配备专门的工作队伍,调研掌握教师的思想状况,定期安排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及时处置各类违规行为。在校院两级党委班子成员中,不仅有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院领导,而且有分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院领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覆盖到全体教职员工,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落实,不留死角。
3. 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课程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有坚固的课程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阵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新变化。新变化之一指推进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0],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和重要阵地。2019年3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就思政课教师的素养问题提出“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并就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话题,提出“八个统一”的要求。[11]近几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得到扩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得到增强,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举措得到落实,思政课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新变化之二指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阵地从思政课拓展到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在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同时,又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由此,课程思政概念得到广泛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应用,使更多专业课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配合,产生协同效应。很多高校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出版教学指南,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探讨如何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衔接起来,发挥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新变化之三指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阵地从思政课拓展到大思政课。大思政课是一个新理念。2021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2]2022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个部门一起发布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这个方案为大思政课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学校要引入和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开门办思政课,把学校的思政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一些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已经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优质大思政课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思政课讲授的道理讲透、讲活。
二、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
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形成的新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及时把握大势,作出前瞻性思考,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这里着重分析四种发展趋势,即数字化、跨界化、国际化、赋能化趋势。
1. 数字化趋势:个性化做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发展迅猛。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网络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从童年起在网络和数字化环境下成长,在网络上学习、消费、游戏、社交,网络化和数字化已经深度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的影响。数字化环境为大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上上课、云上听学术报告、观看网络直播、参加线上会议和活动,已经成为常态。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是正常的工作模式。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开展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会用网络语言交流,学会使用各种网络平台、舆论阵地和数据库,学会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对学生的思想态度进行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网上美好的精神家园。
2. 跨界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融入国际对话圈
202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WHEC2022)。会议发布的《超限:再创高等教育新路径》(Beyond Limits:New Ways to Reinvent Higher Education)为2030年及其更长时期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绘制了路线图,使高等教育更好承担起促进人类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大会强调跨学科和学科融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扩大年轻人受教育机会,培养卓越人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国际对话,追踪前沿,领跑前沿,提高跨界对话的能力,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的议题设置和报告撰写,提升我国的教育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有专业的研究力量,有学理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教育创新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融入国际对话和研究的圈子,跨学科跨界开展研究,平等参与全球性教育研究项目,贡献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智慧。
3. 国际化趋势:对外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
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优势,有传统,体现独特的中国学校管理特色。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3]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抓住了学校整体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和主线,把握了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学校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之路。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我国学校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体系和运行机制。面向未来,有必要把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经验总结好,把话语体系打造好,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向世界各国推介更多体现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会越来越频繁,要抓住国际化契机,在国际舞台上在讲好教育强国故事的同时讲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故事,更好地对外展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成就和立体生动、真实全面的中国教育形象。
4. 赋能化趋势:在化解风险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风险挑战消失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而且会面临越来越错综复杂的风险考验,包括“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14],包括当前还难以想象的重大风险。面对风险,我们不能退缩,必须进行坚决果断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能被赋予新的功能或增强某些功能。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团结更多的人和我们站在一起战斗;要动员那些得“软骨病”和“恐惧症”的人,打消逃避退让的念头,主动迎难而上,抢占先机;要教育那些贪图名利、精神懈怠的人,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彰显“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在和平日子里,思想政治教育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重大风险面前,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发挥稳定军心、激发斗志的作用。我们要思考在风险环境中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成功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王树荫,王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性成就[J]. 思想理论教育,2022(9):4-11.
[2]佘双好,周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 思想理论教育,2022(9):12-18.
[3]宇文利,金德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5):32-36.
[4]黄蓉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特征论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22(5):49-55.
[5]王延隆.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工具组合运用——基于中央层面的政策文本分析[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2):134-145.
[6][1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
[8][9][1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 33. 330-331.
[10]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6.
[12]“‘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J]. 人民日报,2021-03-07(1).
[14]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