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默凡,华东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副教授。本期我们来读一些徐老师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的文章。
《流行语的游戏心态和游戏成分——以无关指称为例》发表于《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1期,文章指出近年来出现的流行语在语言使用心理上显示出了一种非常明显的游戏心态,这种游戏心态实现为流行语中的游戏成分。本文主要讨论一种无关指称的游戏成分,即交际者在描述一类现象时,违反常规用法,选择或制造一个和当前现象无关的语言符号来实现指称。无关指称所选择的语言载体可分为固有词语、临时组合、无意义的符号堆砌三种,它们在能指方面要求必须保持和正常语言单位(当下情境中应该选用的正常语言符号)之间的必要联系;在所指方面,游戏性流行语具有双重所指,一个是该语言载体的固有意义,一个是当下情景需要实现的情景意义,这两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间离性,两个所指意义相差越大,游戏性就越强。不过,即使是固有意义和情景意义毫无关联的语言载体,在使用中也会依靠增生、推衍、返源等方式生成新的关联。流行语的游戏心态和游戏成分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主要表现为特殊群体的智力炫耀,契合了去神圣化的现代心态,并且具有身份认同的传播价值。
《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的文化研究》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文章指出无关谐音是当代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即不使用语言中已有的语言项目,而是另外创造一个没有语义关联的谐音形式来替代。无关谐音不是一种造词手段,而是一种受网络交流的技术特点制约而产生的特殊用法,是一种常态化的语言嬉戏活动。无关谐音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制造能指噪音以获取读者的注意,另一方面也通过用任意的语音外壳来盛装原有的概念内容,由此达成了反讽的效果,其反讽指向则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群体心理。
《网聊语体示情手段研究——兼论传介方式对不同语体示情手段的制约作用》发表于《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4期。文章把传介方式这个语体变量细分为媒介形式、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三个子变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传介方式对不同语体示情手段的影响。示情手段是交际中传达情绪和情感的手段,可以分为语言外示情手段和语言内示情手段。口头表达可以使用语言外示情手段和语言内示情手段,而书面表达只能使用视觉性的语言内示情手段。在网络聊天中,产生了高示情要求和有限示情手段的冲突,于是发展出虚拟实示的示情方式,从而大大拓展了原有示情手段的类型、数量和用法。通过对网络聊天示情手段的考察,我们认为在语体研究中,必须找到语言特征的制约因素,才能有效地把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控制起来,从而给予有效的解释。
《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现象的构造原则和理解机制》发表于《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6期。文章认为无关谐音是当下网络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即借用和当下表达目标无关的既有符号来进行谐音表达,其内部有三种类型——谐音借词、谐音命名和谐音翻译。无关谐音在构造时具有意义优先的规律,即优先选择有意义的形式进行谐音借用。与此同时,在借用符号的借用意义和说话人要表达的目标意义之间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机制,主要包括偶合修辞和特征转移。无关谐音现象对日常语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中的新修辞手段:关系反语》发表于《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4期。文章从转折关系出发分析网络语言中一种新的修辞手段——关系反语。转折关系可分为情理转折和评价转折,前者是说话人对两个事件之间的情理联系有主观认识上的预期,转折就是这种预期没有实现反而被违背了;后者是说话人对两个事件的利害关系有相反的价值评判,从而发生了评价的逆转。但是在网络语言中却出现了"A负面评价+B负面评价"这种不具有评价转折的转折句,其理解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把B的负面评价强制转化为正面评价,从而讽刺荒诞的现实;二是形成关系反语——用转折关系来表示递进关系,从而产生讽刺效果。关系反语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较强的语境制约。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关系反语在网络语言中还存在于让步关系、选择关系和因果关系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流行度的修辞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