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3.世间之“在”——《庄子·人间世》的主题及其内蕴

发布日期: 2021-09-3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论文题目:世间之“在”——《庄子·人间世》的主题及其内蕴

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转自中国知网

 

摘要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名言的运用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庄子首先关注于名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呈现的消极作用。可能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使如何建立合理的交往关系成为需要正视的问题。以内直外曲为总的原则,庄子又具体区分了交往过程涉及的三个方面,: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并将注重之点更多地指向个体自身的提升。以自我为交往的出发点,涉及对自我本身的理解和涵养。在关于心斋的论述中,庄子对此作了具体的考察,与之相涉的是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人存在于世,同时涉及广义之,在庄子看来,后者可以区分为两类:对他物之与对自身之;对他物或他人无用,对自我则可能有大用。庄子以树喻人,将无用于他人和社会,视为达到人的内在价值的前提,其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对自我的关切。

关键词人间世;共在;心斋;无用之用;

 

全文阅读: 

 

本文编辑:吴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