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王懷聿教授主讲“思与文”讲座

发布日期: 2017-10-16   作者: 王文祺   浏览次数: 38

王懷聿教授主讲“思与文”讲座

 “Empathetic Openness, Harmony, and Moral Connoisseurship: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Modern Values of Confucian Ethics”

  

  

              

  

  

       201762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5303报告厅嘉宾云集,思如涌泉。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主办的“思与文”讲座上,来自美国佐治亚学院暨州立大学的王懷聿教授发表了题为“Empathetic Openness, Harmony, and Moral Connoisseurship: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Modern Values of Confucian Ethics”(感通、和谐与道德品鉴:儒家伦理现代价值的比较研究)的精彩演讲。

  

      本次讲座由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贡华南教授主持。荷兰莱顿大学Douglas Berger教授,新疆师范大学A. Bilge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卢盈华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彭兴伟博士,贵阳学院顾毳博士,东师大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刘梁剑教授,以及诸多来自不同院系的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前来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懷聿教授认为,感通作为万物化生的根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标志着中国古代思维模式和宇宙论与西方基于超验理性的形而上学与线性因果论的一个本质区别。传统儒家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诚恕等道德规范都是与人心之间的感应与和同密切相关。由心灵之间的感通到天人之间的感应是儒家礼乐教化的一个核心理想。心物感通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的根本。这又是儒家礼治与德治思想的基础。

  

       王教授指出,与西方主流的理论相比,儒家社会和谐与正义的基础并不在于宗教或个人的权威或超验的理性,而是基于人心之所同然的乐感体征。这种乐感体征可以说正是儒家道德品鉴与社会理序的美学基础。通过对中西方关于和谐与自由之间的某些典型悖论的比较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这种基于乐感共识的和谐与正义观正是儒家伦理与礼乐秩序的独到之处。儒家的乐感文化对我们解决当今中西社会所共同面对的一些矛盾与难题以及实现和谐文明平等公正的国家与社会理想都有相当的启示与价值。

  

       王懷聿教授的演讲引发了热烈讨论。现场师生围绕着感如何更加具体、共通感与感化如何区别、交与感的关系、李泽厚的乐感文化、《易经》之咸卦等问题与王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