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期导读

发布日期: 2021-04-05   作者:   浏览次数: 15

谢留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室副主任。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进修访问一年。198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方言学研究,现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主要学术兴趣在客家话、赣语、徽语和安徽吴语。主要著作:《于都方言词典》(1998)、《客家方言语音研究》(2003)、《黟县宏村方言》(2008,第一作者)、《安徽铜陵吴语记略》(2010,合著)、《江西浮梁(旧城村)方言》(2012)。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专著《客家方言语音研究》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二等奖,2006年获第四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本期我们挑选了谢留文老师关于客家话、赣语、徽语的研究论文。

《客家方言“鱼虞”之别和“支”与“脂之”之别》一文发表于《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文章以今年来出版的几部有关客家方言的调查报告为基本语料,对客家方言中“鱼虞”有别,“支”与“脂之”有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最后讨论了客家方言与古江东方言的关系。

《赣语“公鸡”的本字及其反映的读音层次》一文发表于《语言科学》2006年第5期。文章指出部分赣语“公鸡”说作“样鸡、炀鸡”,其中“样”、“炀”的本字是“旺”字,“旺”字的韵母带-i-介音反映了赣语宕摄合口三等早期的读音层次。

《徽语祁门、婺源第一人称代词读音试释》一文发表于《方言》2014年第2期。本文根据其他徽语方言材料,论证徽语祁门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晓”和婺源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刷”其实都是“是我”的合音形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徽语方言中“是我”的用法与吴语相同,反映了徽语和吴语之间密切的联系。

《从徽语看“埸”字的音》一文发表于《方言》2015年第1期。文章从徽语材料出发,论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方言词“堨è”,注音为“堨hé”更合适。

《赣语“鱼虞有别”的层次》一文发表于《中国语文》2020年第4期。文章指出“鱼、虞”两韵的分混是《切韵》时代南北汉语方言的重要差异之一。这种差别在今天现代汉语方言中依然普遍存在。吴语、闽语、赣语、客家话、湘语、徽语、部分官话方言等都存在“鱼虞有别”的层次。绝大多数赣语鱼韵区别虞韵只有一个层次,少数赣语有两个层次,与一般方言的“鱼虞有别”并无本质不同。但是赣语遇摄一等模韵和三等虞韵也有读同鱼韵白读的层次,这是赣语不同于一般方言“鱼虞有别”的地方,也与《切韵》时代的“鱼虞有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