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政治的辩证法
情感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始终关注的论点与方法。而情感和政治两种要素不断抵牾两难又共生互驱,是学者们在从事情感研究时不可绕开的命题。本文从历时性角度选取晚清、30年代、十七年间、改革开放初期等不同阶段针对中国现代至当代文学文本关涉情感政治的研究阐释,试图厘清其边界分野与阐释分析其内部的辩证法。
王德威早在《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中就从新沿着中国古典文学到近现代文学的脉络条分缕析,指出抒情并不止于小道或是一种文类,而是始终参与并构建一种“有情”的历史,并成为文学谱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质素与内生动力。而在本次选取的《情动而辞发——涂航的〈情动于“中”:当代中国的思想争鸣与情感政治〉》一文中,王德威再次以情感作为锚点,聚焦涂航的《情动于“中”》,从“情”论至“文”,以当代思想史的对话与错动变迁讨论二者的交织互渗;从情感政治角度出发勾勒中西方传统与当下的思想脉动历程,情理之辩的纠葛纷纭自有以革命、启蒙为变体的政治历史在其中执掌牛耳,但也同样受其所制。
张春田的《王国维与情感政治——重思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与诗词写作》取径个体、现代性建构维度的情感政治,关注王国维抒情层面的学术与人生,阐发其学术转变、自沉选择的内因以及中国抒情传统直面“现代”的可能性和限度。并具体而微,通过展现王国维对各文类的评价、重视中国传统中“内美”和抒情的态度,描摹其对人间的关切和萦绕不去的悲观忧郁。
徐璐的《“诉苦”叙事与1930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揭橥了在五四和解放区文艺确定形式映照下显得犹疑不定含混暧昧的30年代左翼戏剧的内部张力。文章详细描绘了左翼戏剧“诉苦”叙事生发的缘由、民族化进程与手法上视听效果的创新、工人演剧等形式变革,指出左翼戏剧和革命实践与诉苦者具身经验之间的复杂勾连,妥协与拮抗等多重的关系。
顾甦泳的《从话语空间到情感政治——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述》通过描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进程、以情感为重要脉络和人物行动动因形塑的土改话语空间与现实图景,彰显出统摄这一文本的阶级意识的“自在”时态与叙事的内部裂隙,以及丁玲结尾以抒情形式缝合土改写作困境的努力。
石岸书的《文学习性、情感政治与两种“读者”的互动——重审〈班主任〉〈伤痕〉的发表过程》从传播和媒介的角度究诘伤痕文学作为文学事件产生发展的始末,展演作者文学习性和政党规范性叙述轨道之间的勾连与互动;以读者来信为切口,从党群互动的角度阐释这伤痕文学现象中的政治性生产和实践。
吴雪丽的《“转折时代”的情感政治——重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通过对处于“历史中间物”的这一文本的细节品读及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诸多历史症候和情感政治动向,将亲情、爱情、“姐妹情”等多个面向的错综情感和时代话语、技术、伦理、城乡之间繁复交织的纽带一一厘清,展示转折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文本之间统摄与被统摄、同时也内蕴龃龉两难的复杂关系。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情感形式无论作为直白的剖露或涌动的潜流,内蕴于个体又有庞然的力量,可以凝缩成精炼的方寸大小,也能连缀展开绵延不绝,在政治的规约和脉络中被主动地驱策或是隐匿地作用,二者之间自有存在无限探讨辩驳空间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