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4.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

荀子人性论再论
发布日期: 2020-11-30   作者:   浏览次数: 20

论文题目: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荀子人性论再论

作者: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转自中国知网

 

摘要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关键词性恶;实质之恶;人性内容;人性结构;目的论善性;理论自洽;

 

全文阅读 

 

本文编辑:吴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