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工作,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 展的论述,对于我们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广大学人而言,指明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向。本文仅从“儒 商”的角度切入,讨论传统中国人所期望的“儒商”或是曰儒家型的企业家,究竟包含着哪些意思,进 而为当代中国儒家型的企业家的自我成长与塑造提供思想的引导,亦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两创”工作 落实到实际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
“儒商”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暂无确切考证。大体言之,晚明社会出现“富贾何负宏儒”的商儒关系新论,催了“儒商”的观念兴起。如果不纠缠于语言学的实证要求,笔者以为,“儒商”观念大 约在晚明时期出现的。而与儒商一词相近的“儒贾”一词则出现于明嘉靖时期,儒商一词则晚至康熙 时代。a在儒家思想史上,人们往往将子贡视为儒商的典型代表,而范蠡、计然也被视为儒商。而与儒商相对应的两个概念是儒将与儒医,“儒将”是指遵循儒家一套道德观念、又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善于 克敌制胜的将军。而“儒医”则指有广博知识,有仁爱之心,不止是停留在医术层面救人的医生,它与庸医、以聚敛钱财为目的的江湖郎中形成了天壤之别。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当代中国人对于“商”的价值认识再次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人们有感于商人逐利而无所不用其极,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儒商”的呼唤又再次响起。这表明人们思念有道德、有文化的儒商群体的出现。而当代汉语语 境的“儒商”一词,远不止是指商贾一类的人物,实际上是泛指民营企业家群体。因此,今天讨论“儒商”问题,实际上是讨论儒家型的企业家群体如何形成的问题。
儒家型的企业家,其本质是商或者是企业家而不是儒,无论是由儒者去经商、做企业而成功后成 为新型的商人或企业家,还是商人、企业家经营成功后向往儒者的身份而让自己的变得有学问的人,他们在本质上都还是商人或曰企业家。因为儒家型的企业家共同的人生使命就是赚钱或者说是创造 利润与生产商品。儒家企业家,实际上是指那一类用合乎道义的方式,用知识和智慧去赚钱、去经营 企业。他们与一般的商人或企业家或是见利忘义,或是以奸诈获利,或是以勤劳获利的工作方式极不 相同。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赚钱或从事企业的一系列活动,特别是以合道的方式赚钱活动本身,能 否为这批人的人生提供超越于物态工作的意义,能否让人生获得精神的解脱?这将是讨论当代“儒商”、儒家型的企业家问题时要关注的根本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讨论“儒商”或儒家企 业家的问题,并通过此具体问题的讨论来回应当代社会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两创”问题,以求教于学界同仁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