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选取了杨奎松教授对建国后共和国史进行研究的一些论文。
《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以湖北<武昌县锦绣乡典型调查>为例》一文发表于《历史教学》2019年第8期。作者论述了共和国史官方史料应当如何使用: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各种相关史料,小心地勘验求证,同时掌握到史料形成前后制度、权力、政策、人事各个方面变动的情况,官方史料也一样能有其他史料无法替代的研究利用价值。
《建国初分配方式嬗变》一文发表于《文史精华》2018年第22期。从供给制的形成,到向薪金制的过渡,再到职务等级工资制的全面施行,作者梳理了建国后初期分配方式的一系列变化。毛泽东尽管对等级工资制十分不满,怀念过去的供给制,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这一切。
《土改纠“左”》一文发表于《文史精华》2018年第24期。1947年5月,中共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参军、支援前线的热情,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但是在土改过程中,尤其是土改的前期阶段,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的“左”倾和暴力潮。毛泽东对此感到“惊心动魄”,他说,这将使中国革命的主流偏离方向。中共领导人对此做了深刻的反思。
《重归“人民”路——新政权对反坏分子定性、改造的一个个案考察》一文发表于《开放时代》2015年第6期。作者选取了新政权对反坏分子定性、改造的一个个案廖学昌,梳理了他的人生经历。以小见大,管窥新政权对反坏分子定性、改造的历史。
《毛泽东是如何发现大饥荒的?》一文发表于《江淮文史》2014年第3期。文章利用多方史料互证,复原当时的历史事件经过,详细解答了毛泽东是如何发现大饥荒的这一问题。
本文编辑:侯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