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讲座通讯】“文明互鉴”系列讲座第六讲:厉鬼:幽冥秩序之外

发布日期: 2023-04-24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234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协办的“文明互鉴系列讲座”第六讲于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行,讲座主题为“厉鬼:幽冥秩序之外”。独立研究者、《上海书评》编辑黄晓峰老师主讲,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清华大学王东杰教授与谈,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主持。

黄晓峰老师的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厉鬼的概念以及如何摆脱厉鬼侵扰的方法。黄老师依据传统文献及出土文献中的记载,对厉鬼进行了定义。由于厉鬼作祟,对生活造成困扰,百姓非常重视如何安抚厉鬼。黄老师提出,安抚厉鬼的方法为祭厉与驱鬼,使鬼有所归,人鬼隔离。东汉后期,道教的兴起与驱鬼活动相关,大量的符箓和书籍都记载了驱鬼术,人鬼隔离的方法由此更加规范化,具体化。

第二部分探讨了阳间秩序与阴间秩序冲突时产生的“脱序的厉鬼”。黄老师列举了几个现象。一是“室女为祟”,女性在未婚之前去世,由于不能进入家族墓地,其魂魄无归所而成厉鬼。二是“死生相妒”,即妻死,男子另娶新妻,前妻嫉妒而成厉鬼。三是“不走寻常路的疫鬼”,阴间有管理瘟疫的鬼神,但仍有瘟疫肆虐人间。四是“制造游魂”,未及时安葬而不能在阴司登记户籍或无路引的游魂,最终变成厉鬼。五是“编制与夺印”,厉鬼争夺阴间的职位而作祟。

第三部分讨论了用阳间的方式来规训厉鬼并建立阴间秩序。黄老师提出,明朝时期最能体现这种规训厉鬼的方式。明太祖下诏“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为此,一个与现实社会中的皇帝统治完全对应的城隍神等级结构形成了。同时,明太祖下令恢复和推行厉坛制度,让城隍来管理自己所在地的厉鬼。道教也很大程度参与了对冥府的基层治理。

第四部分探析了厉鬼存在与追寻秩序的意义。儒家把鬼神的产生视作气的聚散过程,黄老师认为,从自然造化之迹的角度来解释鬼神的存在是牵强的。通过镇墓文及买地券驱鬼的这类仪式一直延续到今天,黄老师指出,这样的现象反映了我们对鬼魂恐惧与隔离的心理始终存在,不过相较以前淡化一些。黄老师又根据《炼狱的诞生》中的三元图式模型,讨论了鬼魂作为一种中间形态,具有沟通人间及回答社会诘问的意义。最后,黄老师提出,我们所想象出的幽冥世界一定是有秩序的,对厉鬼的驱逐就是对秩序的追寻,并使之越来越契合人类世界。

王东杰教授评论道,黄老师对鬼神的探讨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为历史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王教授认为,阴间政治与人间政治存在互补的联系,一方面,阴间秩序是在阳间秩序的主导下不断完善的;另一方面,对百姓而言,人间实现不了的公平正义需要依托阴间来满足。因此,幽冥世界的政治是中国政治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王教授指出,黄老师所使用的厉鬼概念是多元的,根据鬼的形象和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做概念的梳理和区分。另外,王教授关注到了祖先鬼的问题,他提到,在中国这种宗法观念之下,祖先应当更多地充当子孙保护神的形象,而与秦简《日书》中祖先作祟的形象不符。最后,王教授提出,早期我们主要是关注人的生活,即如何摆脱厉鬼的侵扰,而在情感、欲求这些因素纳入鬼的世界中后,我们还可以考虑鬼的生活和权利。

干春松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鬼神的看法,他认为,鬼故事虽描述得玄幻、离奇,但始终是人类的情感、人类的秩序。而人对于某些事物的期待,需要通过鬼神活动来实现。接着,干教授提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鬼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的关系?干教授说道,按古代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包含人间、神、阴间三种秩序,如果说阴间是阳间的镜像的话,那神的世界是怎样的?人、鬼、神怎样构成一个整体?第二个问题与祖先相关。干教授提出,黄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从气的聚散来谈儒家的鬼神观,但其实儒家对于鬼神的讨论特别复杂。汉代儒生特别喜欢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祖先能否感受到子孙的孝心?干教授认为,祖先鬼与《聊斋》中的鬼和厉鬼是不同的。鬼故事可以分为正反两面,汉代有关孝感的鬼故事,就趋向于正向积极的一面。

对于王教授和干教授的评论和问题,黄老师做了相应回应。另外,主持人方旭东教授补充道:儒家主张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有道德,有足够的“正能量”,那么他便不惧鬼,鬼也会被他的一身正气所震撼。固然存在安抚、祭厉的驱鬼活动,但在儒家看来,仍可以通过修善来达到驱鬼的目的。讲座最后,黄老师、王教授与干教授回答了线上参与者的提问。

这次讲座吸引了两百多听众参加,气氛热烈,持续了3个小时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