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期导读

发布日期: 2021-06-30   作者:   浏览次数: 13

王中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兼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老子学研究会会长、张岱年研究会会长。

主要从事东周儒家和道家哲学、出土文献和近现代哲学研究。已出版多种学术著作;出版译著两部。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一百六十余篇(其中一些论文被转载);主编“中国哲学前沿丛书”(已出版两辑12种);主编中华孔子学会主办辑刊《中国儒学》(合作,已出版十二辑);主编《老子学集刊》(已出版两辑);

“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世界:庄子的“物之不齐论”》一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4期。文章指出庄子思想中最显赫的符号之一是齐物齐同,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庄子思想同时包含着与之相对的万物殊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概念。庄子不仅提供了一幅世界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图像,而且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万物为什么具有差异性,为什么是多样的和不同的。

“别宥”辨正:检证于尹文的“别形名”学说》一文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在王教授看来宋钘、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别宥,一般解释为去除隔蔽或偏见,且几乎成为定说。根据尹文说的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这一象征性论断,特别是根据尹文别形名辨名分的名辩学整体,根据郭象和成玄英的中古注疏等,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别宥,并非是主流理解和解释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指辨别一切事物的界域或界限,更具体说是辨别从自然到社会和政治中的各种形名、名实和名分。这是宋钘、尹文作为黄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早期儒家“民意论的形态和构成》一文发表于《学术月刊》2021年第3期。王教授指出政治领域的权力是工具和手段,对它的运用只有合乎和服务于公众的利益和意愿才是正当的。人们习以为常的儒家的民本论,主要是指在政治工具中何者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指政治和权力的目的为何的问题。儒家对为什么建立政治权力和设立君王,权力运用为什么要合乎民意和民心,民意、天意和君意三者为什么是协同,民意和民心都由什么构成,政治责任和后果由谁承担以及公众面对恶政如何选择等问题的回答和论说,都是围绕权力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合乎民意和民心而展开的。  

《杨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一文发表于《道德与文明》2021年第2期。王教授指出杨朱的思想以贵己贵生为我等主张而知名,但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则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偏差甚至误解。从广义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去定位它是可行的方式之一。杨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对人的生命和权利予以了高度肯定,将快乐的最大化看成是人的最好的生活,并由此否定了人被名和物质所支配而牺牲自己的异化(殉名殉物)。 。

“心灵”概念图像的多样性:出土文献中的“心”之诸说》一文发表于《哲学研究》2019年第12期,文章认为从对外在超自然神灵和规范的信仰到对人的道德能力和主体的自觉,人的自我和心灵概念在东周特别是在战国子学中,被充分关注、思考和认知。出土文献尤其是上博简《凡物流形》、清华简《心是谓中》、郭店简《性自命出》(又见题名为《性情论》的上博简)和马王堆帛书《五行》(经文又见郭店简)等文本则提供了有关心灵概念的新文献,结合传世文献进行探讨和比较,就呈现出了早期中国心灵概念图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