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论文】许纪霖:廊桥遗梦与现代人的情感困境

发布日期: 2022-06-01   作者:   浏览次数: 67

随笔题目:廊桥遗梦与现代人的情感困境

作者: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本文原载于《优美是否离我们远去》,三联书店2018年版,转自微信公众号“许纪霖之窗”。


甚至连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沃勒先生也不曾想到,一册薄薄的《廊桥遗梦》,会在全世界风靡一时,成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男男女女们争相传阅的畅销书。而由大牌明星伊斯特伍德和斯特里普主演的同名电影,更是推波助澜,在全球刮起了第二波“廊桥”旋风。有趣的是,美国的评论界对这本书却无甚好感,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冷嘲热讽。尽管如此,评论界的声音仍然被淹没在市场的一片叫好之中。这一情形颇类似半个世纪以前的那本毁誉参半的《飘》。一部畅销书或热门电影,如果在艺术上价值平平而又得到市场的青睐,往往有其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缘由。

严格说起来,《廊桥遗梦》诉说的不过是一个老掉牙的爱情故事,一段缠绵动人的婚外恋情。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本来早已是司空见惯,数不胜数。而且,就艺术手法、故事情节而言,它也并非一流之作。不过,既然《廊桥遗梦》能够脱颖而出,引起轰动,可见其总有超凡脱俗、胜人一筹之处。在我看来,个中的奥秘不在于小说本身,而是触及了现代人情感生活的若干微妙之处。面对情感生活中的尴尬和无奈,《廊桥遗梦》聪明地营造了一个蓝色的、优美的、感伤的神话,以此慰藉了千千万万个依然对爱情一往情深、幻想不灭的痴情男女。

在《廊桥遗梦》之中,流浪摄影家罗伯特·金凯与浪漫村妇弗朗西丝卡合演的是一阕集古典与现代精神合二为一的爱情变奏曲。从邂逅的第一刻起,他们似乎就双双堕入了情网。这种一见钟情式的相爱自古至今,早已是屡见不鲜,但值得注意的是男主人公金凯在销魂时刻对弗朗西斯卡说的一段话:

我要你记住:在一个充满混沌不清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事只能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永不会再现。

在金凯的理念之中,真正的爱是一种一次性的,永不能再现的内心激情。现代社会性观念的解放和性关系的开放,使得性像纸币一样严重地通货膨胀,成为一种唾手可得的廉价消费。传统的性爱观念被解构了,性与爱,肉欲与情感不再彼此相连,分裂成截然不同的两半。在一个崇尚感官享受,肉欲泛滥成灾的时代之中,爱的激情反而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资源。许多人风流了一辈子,与无数的异性有过无数次肉体的交往,却从来不曾体验过那种“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心灵震撼。爱的情感为性的欲望所遮蔽,现代人可以随意找到满足肉体快乐的性伙伴,唯独缺少的就是那种古典式的,出自灵魂深处的生命激情。爱的情感一旦为性的欲望所遮蔽,生命也就找不到其真正的意义。不是么,罗伯特·金凯在相遇弗朗西丝卡之前,既有过失败的婚姻,也有过融洽的性伴侣,但正如那个经常与他幽会的女导演所承认的:她们都不能激发起他内心深处所埋藏的那个隐秘的生命,那种令人陶醉的激情。这是金凯的悲哀,也是现代人的悲哀。

我们的男主人公毕竟是幸运的,上帝让他在麦迪逊县的罗斯曼桥下遇见了热情洋溢的意大利女人弗朗西丝卡。作为现代人,虽然从一开始他们彼此的好感中都有明显的性的成分,但与他人不同的是,他们透过性所感受到的是那种并非经常出现的,无比强烈的心灵激情。它的意义是如此地辉煌,以至于金凯会这样认为,不论活几生几世,这样明确无误的爱只可能出现一次。这“明确的一次”,并非意味着你真正所爱的人在偌大的地球上只有他或她——如果真是这样,在概率上几乎等于零,就像茫茫宇宙之中两片小小的尘埃希冀相撞一样——而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样如火如荼的激情在一生之中只可能发生一次,仅仅的一次。至于由谁来承受这样的激情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感觉,自己的情感体验。无疑地,有没有这样的激情体验,而且坚信是“唯一的一次”,是古典式爱情的独特标志。当现代人被越来越多的性自由折腾得疲倦不堪,而日益丧失对真实的、专一的激情感受能力时,当他们发现《廊桥遗梦》那种久违了的、古典式的爱情神话,又怎么能不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呢?毕竟,任何一种对象的魅力都是由自身生活的缺憾造成的。

不过《廊桥遗梦》之所以有魅力,又不仅仅是古典的。倘若是那样,现代人未必对它有足够的亲近感。我们不妨将它与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魂断蓝桥》略作比较。同样是一见钟情、刻骨铭心,《蓝桥》所通向的是教堂,故事中的所有悲剧都与婚姻的能否实现有关;而《廊桥》却放弃了对婚纱的向往,它指向的是婚外恋情这条漫漫的永无尽头之路。爱情与婚姻的分离,业已成为现代人情感生活的新的时尚。婚姻作为爱情的法律和世俗的合法性保障,人们本来是期望在这座两人城堡之中白头偕老,相爱终身的。然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婚姻来说,情爱仅仅是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尽管没有爱万万不能,但爱毕竟不是万能的。支撑婚姻的元素很多很多,性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日常生活中那些乏味的,毫无情调可言的琐琐碎碎,磨损了、消耗了我们太多的生命激情,以至于婚后的生活变得味同嚼蜡,如食鸡肋,与婚前的浪漫形成了令人伤感的反差。而且,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总是要靠激情维持的,而激情又总是与某种空间上的距离或审美上的神秘感相联。当两个人终日厮守在同一个屋檐底下,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对于双方都毫无秘密可言,相互之间的默契和交流已经到了无须借助任何语言,任何符号的时候,又何以寻求激情的源泉?

于是,现代人恐惧婚姻,恐惧那种太有保障,太过于稳定的东西。婚姻成了爱情的滑铁卢。在《廊桥遗梦》之中,作者多次暗示了这层社会/心理背景,描述了现代人婚姻的尴尬之处:弗朗西丝卡的两个儿女都在婚变之中挣扎,她也经常与他们讨论维持成功的婚姻有多么艰难这类问题……婚姻的令人失望,是否有可能通过婚变的方式加以改善?结论同样是令人沮丧。婚变有可能改善生活的质量,但并不能从根底上改变无激情的状况。最好的结局也只是高水平的重复,区别仅仅在于你是否愿意接受。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物质经济条件和文化价值观念已经提供了婚变的基本可能性,然而人们之所以依然愿意维持原状,仅仅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对新瓶装旧酒的恐惧。

许多评论者都注意到弗朗西丝卡割舍心爱的牛仔是考虑到家庭的责任,而在我看来,恐怕这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因素大约还是对与金凯的结合有所顾忌。她毕竟是一个婚姻的过来人,她明明白白地知道“所有的婚姻,所有的固定的关系都有可能陷入生活的惰性”,而这,正是这位仍然不乏浪漫情调的意大利女人最不能忍受的。那么,谁又能保证与金凯的婚姻不再产生类似的惰性,永远保持洗澡喝冰啤酒、在厨房中翩翩起舞的罗曼蒂克?而且,即使从爱护金凯的立场来说,她也不能跟他走,因为她会成为他人生的累赘,会使这个习惯于浪迹天涯的“最后的牛仔”受到爱情的约束,以至于将“这个野性的、无比漂亮的动物杀死”,他的力量“也就随之消亡”。一个男人一旦失去了力量,那么男女之间的爱还会剩下点什么呢?弗朗西丝卡看得实在是太明白,太透彻了。

正是这样的无奈和绝望,使得这对中年恋人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一条漫长而无尽头的婚外恋苦行。婚外恋,这一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普遍的精神现象,尽管在当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获得了审美的意义,也得到了社会有限度的默许,但在道德领域毕竟还有所禁忌。有意思的是,恰恰是某种禁忌系统的存在,使得婚外的恋情得到了畸形的升华。因为在禁忌的语境之中,爱不再具有功利的目的(比如婚姻,比如繁衍后代等),而是以纯粹的形式展现自身。唯其不完满,有缺陷,反而具有格外的悲剧价值,反面显得格外的悱恻动人。经济学的一条铁律似乎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呈正比例的函数关系。情感的风险系数越大,它的内在含金量似乎也就越高。

不过,以婚外恋的方式保鲜爱情,也并非万无一失。且不说它属于一种最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极易被变动的生活所颠覆,即使能够维持下去,总有激情退潮的时刻。爱情往往是一种无限的承诺和兑现,但作为个人,其秉性总是有限的,让有限的凡人去承担爱的无限欲望,总有幻灭的一刻。恋人间的每一步接近,每一次的心灵探索,都会减少几分对象的神秘。在一次次的幽会和灵肉狂欢之中,距离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爱的魅力也随之同步递减。婚外的恋情就像婚姻一样,在实现爱的永恒上可能同样是苍白无力的。

倘若爱情真是金凯所说的那样只有“明确的一次”,那么它应该具有永恒的价值。然而如何实现爱的永恒性却是一个千古的难题。这是一个司芬克斯之谜,一个让人欢乐又让人痛苦的永恒问号。在这方面,现代人的所有苦恼在于,一方面他继续希冀爱情的不朽,追求爱的无限和永恒,另一方面又充分意识到,人作为爱的承当者毕竟是有限的。无限的爱欲与有限的人性之间的冲突和紧张,构成了现代人情感生活中的虚无感和荒谬感。你可以营造一个爱的乌托邦,你可以毕生不懈地追求它,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占有它,得到它。这种现代的虚无感和荒谬感虽然在《廊桥遗梦》中不曾直接体现或若隐若现(这也是该书的浅薄之处),但在我看来,却是影响男女主人公行为选择的巨大时代背景和心理阴影,也是理解他们天各一方相爱模式的关键所在。

既然人类的情感是那样的脆弱,经受不起凡俗世界的时间洗礼,既然激情总是与审美上的空间距离发生着关联,那么令爱情永恒的最聪明办法莫过于《廊桥遗梦》式的:将激情冻结在时间的回忆和空间的隔离之中,以守护它的永恒意义。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有其有限的一面,总是与无限的乌托邦理想隔着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但记忆和想象就不是这样,回忆可以滤去以往历史的杂质,而独独留下最为闪光,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想象也可以将自身的理想和寄托加以人格化,诗意般地赋予所钟爱的对象。一个现实世界的人可能会令你失望乃至绝望,但一个仅仅存在于记忆或想象之河中的情人是不可能受到伤害的,反而会随着思恋之网的不断编织,变得越来越至亲至爱。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爱的激情在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之间那无尽的思念之中会得以延续,绵绵不绝。为什么那短暂的四天,那美妙的瞬间也因此获得了永恒,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无限意义。

这就是伟大的金凯/弗朗西丝卡之爱,爱得那样热烈,那样执着,又那样悲壮,那样凄凉。为了抗拒无所不在的爱的虚无,为了呵护爱的纯洁和无限,他们不惜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思念的折磨,在世俗的生活中为自己留下一片精神的净土,留下一段永不消逝的美好激情。这样的爱情传奇在现代人群中实在太珍贵,这样的抵抗虚无在当今俗世里实在太壮烈,远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仿效。于是,《廊桥遗梦》就成为现代人情感困境中的古典绝唱,就化为无奈语境中的美丽神话。生活总是有缺陷的,但神话又总是不可或缺的,唯有神话才能支持一些想象中的反抗,提供常人难以企及的超越境界。当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变得越来越贫乏的时候,当那种刻骨铭心的精神苦恋越来越稀罕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人们去喜欢那座充满着浪漫之情的“廊桥”,去继续演绎优美而感伤的爱情“遗梦”呢?


本文编辑:侯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