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期导读

发布日期: 2022-03-15   作者:   浏览次数: 10

本期选取了唐小兵教授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领域的一些思考和研究。

《知识分子视野下的“新革命史”研究》一文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1期。近些年来,“新革命史”成为历史学界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种新的学术取向。在“新革命史”的学术脉动之中,从知识分子的视角重审20世纪中国革命是一股特别值得重视的潮流。这一视角对于知识分子研究本身的深化和革命史研究的扩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新革命史”语境下思想文化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学术路径》一文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近十余年来,“新革命史”成为一种学术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亦得到积极有效的推进,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推动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化所产生的作用。作者拟在“新革命史”的语境下,着重就思想文化史和社会文化史的学术路径及其在党史研究中的运用作出若干辨析和思考。

《民国时期中小知识青年的聚集与左翼化》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4期。中小知识青年群体是游离在中国社会边缘而急于寻找政治和社会文化参与空间的政治性群体,国共两党对这个群体都加以积极争取。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与中共革命的关系来看,中国的左翼文化运动具有文学入门、理论引导的特点,同时具有外围吸纳、组织摄取的特征;从整体面相上看,具有文化其表、政治其实的特征。

《士大夫政治与文人政治的嬗替——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文化史》一文发表于《思想与文化》2016年第2期。士大夫政治是传统中国尤其宋明以降最主要的政治特征,这种政治形态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科举废除、王权瓦解,和新式学校、学会和现代媒介的兴起,向独具特色的文人政治转型,并伴随着隐秘的会党政治,最终经历民初政治的纷争和思潮的震荡,走向1920年代的主义时代和政党政治。

《何种革命?谁的传统?》一文发表于《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这是一篇关于裴宜理《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的书评。作者指出,裴宜理的新著《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试图从历史自身的逻辑出发来展现中国革命的进程、变异,以及关于这一革命的历史记忆的争夺、修改和更替过程。简而言之,裴宜理认同的是安源革命所展现的那种与地方精英合作、灵活地运用中国文化传统、以非暴力和工人教育为特质的革命范式。

 

本文编辑:侯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