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期导读

发布日期: 2021-03-09   作者: 陈懿   浏览次数: 25

麦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毕业于中山大学,早年师从著名语言学家李新魁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音韵学及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演化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音韵与方言研究》(1995)、《音韵学概论》(2009)、《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麦耘卷》(2012)等及百余篇学术论文。本期我们挑选了近年来麦耘教授发表的关于汉语方言学和音韵学的研究。

《从广西钟山清塘壮语第六调看嘎裂声》一文发表于《民族语文》2011年第1期。文章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清塘镇的壮语方言的第六调看嘎裂声的情况,它有多种表现:当嘎裂声发生在音节中央时是降升调,发生在音节前部时是升调,发生在音节后部或整个音节都是嘎裂声时是低降/低平调。可以分析为:这个声调的语言学目标就是较低沉的嘎裂声。嘎裂声对音高和调型的影响是声调演化研究中可以着眼的一个方面。

《湘语冷水江毛易镇方言声调系统——一个方言内部的两种“两域四上升调”格局》一文发表于《方言》2014年第4期。文章介绍了湖南冷水江毛易方言含常态和假声两种发声声域、有四个上升调的声调系统,并说明其方言内部不同发音人之间在声调发声类型的分布上还有格局上的差异。

《汉语方言中的舌叶元音和兼舌叶元音》一文发表于《方言》2016年第2期。文章提出了语音学上和方言调查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汉语方言中有各种舌叶元音。它是介于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之间的一类元音,还有舌尖兼舌叶元音和舌面兼舌叶元音等。了解舌叶元音和兼及舌叶的元音,对方言调查、语音史研究和一般意义上的语音演化都非常重要。

《对用统一标准划分方言的反思——以“浊音标准”为切入点》一文发表于《中国语文》2017年第3期。文章认为划分汉语方言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并以一向被视为划分汉语方言最有效的标准——古全浊声母今读类型为例加以说明。由于各方言在历史上的分化节点在年代上和创新内容上都各不相同,故现代方言的划分条件也应各不相同,才能正确反映方言分化的历史真实。任何一个或一组统一的标准都不足以在一个层级上划分所有汉语方言。文章暂拟了一个汉语方言分化示意图来说明方言分化条件的复杂性。

《元韵系在粤方言和粤北连州土话的一种表现》一文发表于《方言》2020年第2期。文章指出元韵系字在粤方言和粤北连州土话中与其他山摄三四等字大体相同,但有迹象显示存在一个元韵系开口读为合口的层次;这是个较早的层次,但又不反映中古前期通语元韵系与魂、痕韵系接近的状况。它可能暗示在早期岭南汉语中,元韵系有圆唇的韵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