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期导读

发布日期: 2020-12-01   作者: 陈懿   浏览次数: 24

本期分享郑伟的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的系列论文。系列论文的成果合集见于郑伟《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一书中。

郑伟对吴方言各类韵母的历时来源和共时层次作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所选论文分别就果摄韵母、麻佳韵、“支微入虞”问题、侯尤韵、寒韵和曾梗摄韵母在吴语中的演变分合以及在其他方言中展现的异同作了详细论述。

《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主要说明果摄一等歌(戈)韵在共同吴语阶段读[o][əu]类后高元音。从汉语语音史和移民史来看,作为基本读音层,它来自南宋-金元以来的北方官话。共时层面上,歌韵字具有各种不同的演化模式,具体表现在与假、遇、流、效诸摄的不同分合类型。

《中古以后麻佳同韵的类型及其性质》讨论了麻韵和佳韵在吴语中的演变与分合。共同吴语阶段的麻二、麻三、佳韵分别读作[*o][*ia][*ai],这种音韵格局和徽、(老)湘语一致,是三类方言区际联系的体现。南宋以后吴语的麻二字已经读后高化元音,有别于中原汉语的[*a]。北宋以后麻三字从《切韵》的[*ia]变作[*iɛ],而共同吴语的麻三则可以追溯至《切韵》[*ia];佳韵和蟹开一泰韵白读同韵是吴语的基本特征。

《现代方言“支微入虞”的相对年代》以整个汉语方言为考察对象,全面分析了音韵学和方言学界熟知的“支微入虞”问题。

<切>侯尤韵在太湖片吴语中的演变》主要分析了中古流摄韵母字在吴语中的今读音,重点分析一等侯韵字在吴语方言中的今读韵母,及其反映出的不同类型:嘉兴型、萧山型、上海型、温州型、江山型。

<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着重探讨了《切韵》寒韵字演变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切韵》的寒韵字有两项重要特征:(a)钝/锐声母字均读圆唇的[*ɒn],(b)和二等山删韵[*an]有别。

《吴语太湖片曾梗摄字的读音及其演变》讨论中古梗摄字在北部、南部吴语都可见低元音白读。就等次、韵尾而言,北部吴语二等舒声的白读保留最完整,三等舒声仅有零星几字有白读音,四等舒声的白读层已无踪迹可寻;梗二、三等入声白读层的辖字及分布地域都还很广泛,梗四入声的白读在个别方言还有所体现。

形成以上层次的原因,需要从双线演变、语音机制、官话影响等多方面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