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期导读

发布日期: 2022-06-02   作者:   浏览次数: 10

倪文尖,出生于19674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学生所爱戴的资深老师。近年成为华师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以及文化研究领域的青年骨干。

本期我们选择了倪文尖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

<背影>何以成为经典》一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文章认为名作,不仅需要重新解读,更需要重点读解,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在文学经典的熏陶下,培养自己基本的艺术素养与感悟能力。“读”的方法更应该多样化:或精深细读,或发散解读;或由新材料推导新发现,或以新眼光读出新感受……惟有两点建议预先提出:其一,从名作的文本出发;其二,贴近语文教育实践。

《对话与反思:<项链>教材设计及试教》一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7年第9期,文章为《项链》的试教情况介绍,以及试教者与教材编撰者的对话与反思。通过教《项链》来教“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这个大问题是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有益探索。

《叙事学与中学文学教育——以<祝福>教学为例》一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2期,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来阐释中学文学教学的知识更新问题,本文以《祝福》教学为例来巡视叙事学理论与中学语文遭遇时的功过是非,希望以此来为小说教学把一把脉。之所以选择《祝福》,是因为这篇小说历来是各种语文教材的座上嘉宾,围绕《祝福》展开的教学印刻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轨迹,换句话说,透过《祝福》的教学能够较好地把握叙事学知识进入中学文学教育的脉络,不失为由点及面讨论问题的好方法。

《怎样阅读一首诗:貌似简单的问题——以艾青译维尔哈伦<城市>的讲读为例》一文发表于《南方文坛》2014年第1期,文章认为读完一篇作品,能不带玄虚地讲个一清二楚:这个文本写的什么?怎么写的?精彩与否?哪里出彩?——应该是文学研究基本功。可是,出色的文本阅读尤其是诗歌阅读能力,正是文学界普遍匮乏的;同时,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最不容易培养,甚至能否教授也很成问题。

《语文课堂的宽度与厚度——曹勇军《老王》课例评析》一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9年第10期,文章针对曹勇军执教的《老王》课例,从“常态与创格”“互文与互动”“例子与引子”三个方面展开,援引实例,指出课堂教学既要追求创新,也不能忘记常态,关键看是否适切;互文阅读有其优势,但更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由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引申出“引子说”,重点剖析了怎样引进文本,引入思考,引导生成,用真正的课堂互动体现互文阅读优势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思考语文课堂的宽度和厚度的辩证关系以及其中的活跃因素,从而走进课堂教学的深处、高处和别处。